长沙一日游

www.f758.com
  • 长沙首页
  • 周边旅游
  • 韶山旅游
  • 周边漂流
  • 岳阳旅游
  • 衡山旅游
  • 吃在长沙
  • 住在长沙
  • 行在长沙
  • 游在长沙
  • 客服中心服务热线:15387558448(值班王经理) | 15367817123 |18670038628 微信
    长沙一日游:长沙一日游110元/人长沙一日游,岳麓山、橘子洲头110元/人长沙一日游+岳麓书 院160元/人长沙到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一日游248元/人
    周边长沙一日游:长沙到韶山一日游特价60元/人长沙到韶山一日游+滴水洞115元/人长沙到岳阳一日游特价248元/人长沙到南岳衡山一日游368元/人
    您当前位置:长沙旅游网 >> 游在长沙 >> 浏览文章

    洞庭湖,洞庭湖旅游景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2/4/4 13:35:43

    洞庭湖,洞庭湖旅游景点介绍

    简介

    洞庭湖岳阳楼下的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通过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已封堵)“四口”吞纳长江洪水,湖水由东面的城陵矶附近注入长江,为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七里湖等几部分。

    历史上洞庭湖曾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由于现代的围湖造田,以及自然的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由最大时的清顺治年间到清道光年间汛期的湖面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骤减到1983年的2625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鄱阳湖超过而成为第二大淡水湖。近年来加强了对湖泊区域的保护,实行退耕还湖。现在天然湖泊面积2625平方千米,蓄洪堤垸和单退堤垸高水还湖扩大湖泊面积1343平方千米,总共3968平方千米。

    不过,自从 2006 年起,洞庭湖开始干涸见底东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南侧,是洞庭东、西、南三湖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水湖盆,水面积可达1300多平方公里。这里是湿地水禽的重要栖息地,迄今为止,共记录鸟类306种,其中,国家保护鸟类共44种。因为每年有近200万只水禽来此越冬,1992年,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西洞庭湖区位于湖南省常州市汉寿县境内,是洞庭湖区西南部分。区内洲滩密布、江湖交错,是东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彭波涌等于2003年7月到2005年6月按月对西洞庭湖区进行鸟类调查,共记录鸟类198种,其中包括国家保护鸟类25种。由于西洞庭湖在鸟类保护上的重要意义,1998年成立了西洞庭湖保护区,并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南洞庭湖位于洞庭湖西南,是东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连接通道。1997年建立了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主要原因有二︰(一)季节性降水量变化;(二)三峡大坝截流,减少了上游而来的供水。 

    形态描述

    洞庭湖区西缘在石门以东,东缘以湘江断裂为界,南缘在桃江以北,北缘在荆江以南,大体上是一个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敞口的马蹄形盆地。北部广阔的冲积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部平原由荆江南岸向南倾斜至南洞庭湖滨,高差为15—20m,故造成北水南侵之势。洞庭湖底部高程西高东低,西洞庭湖的七里湖、目平湖,其湖底高程分别为29—31m,南洞庭湖高程多在26—28m之间,东洞庭湖高程为22—24m,故使西水东流。

    洞庭湖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上的断陷盆地,形成于燕山运动,延续至喜马拉雅运动。盆地断陷的同时,四周山地隆起形成东面的幕阜山,西面的武陵山,北面的墨山和南面的雪峰山。白垩纪为盆地发展扩大时期,差异升降运动在盆地内形成北、东向凸起与凹陷,在凹陷内普遍沉积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和戴家坪组,洞庭拗陷盆地基本形成。早期喜马拉雅运动以断块运动为主,表现为凹陷区范围缩小,但凹陷深度增大,如渐新世河口组仅在沅江新河口一带有其沉积,其它地区为上升剥蚀区。第四纪以来,洞庭拗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再次全面下沉,接受沉积,成为湖南省第四系分布最广、厚度最大、沉积层序最全的地区。厚度一般100.0~334.0m,最厚501.0m,沉积类型有河流相、河湖相、湖相、盐湖相及泥石流相。存在4次以上凹陷成湖、凸起成陆的演化过程,相应拗陷盆地解体,形成断拗盆地,如早更新世早期,在目平湖、澧县、沅江等凹陷成湖;中期湖侵扩大到汉寿、常德、安乡、湘阴等地,出流经由安乡经澧县凹陷排入长江;末期凹陷转为缓慢上升,湖泊萎缩一部分成陆,加之气候转向炎热干燥,形成封闭型盐湖,堆积了巨厚的石膏层和白垩层。早更新世晚期,目平湖与沅江两凹陷相连,湖面扩大;赤山凸起成为两湖间的孤岛,湖水从南县、鲇市、藕地口排入长江,系第四纪湖面最大的兴盛时期;随着湖盆转为上升为主,湖水退却,出现洞庭平原地貌景观。中更新世,洞庭湖盆地发育为河网交积的湖沼盆地,占阳桥、澧县、目平湖和沅江至湘阴等凹陷曾一度相互贯通,由于周边山地强烈上升,湖盆向心状水系发育,大量砂砾搬运入湖,构成河流相-湖相的沉积体系,此时,湖水有两处出口,一处由岳阳君山经广兴洲入长江;另一处由安乡佘家台经澧县进入江汉盆地。晚更新世,目平湖凹陷和沅江至湘阴凹陷的部分地区再次活化,并以0.26~1.009mm/a的沉降速度下沉,并在赤山西部形成常德、安乡河湖盆地和东部临资口、黄茅洲和北大市河湖盆地,但其范围已大为缩小,形状复杂,此时湖水由南向北流,并在团山附近有东、西水系汇合,在石首一带注入长江。全新世,澧县凹陷大部上升成岗地,临澧占阳桥凹陷自晚更新世以来,也上升成为陆地,赤山凸起继续抬升,形成平原、岗地地貌。发展到全新世后期,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湖盆为河网交错的洞庭平原,当时只在君山西南侧有一方圆130km的小湖。后据《水经注》记述,北魏时洞庭湖始有扩大,为“广圆五百余里”的一个大型湖泊。《全唐书.赋洞庭》一文中曾有“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拨地形高”的记载,北宋范仲淹所撰的岳阳楼记》中描述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直至清代的《洞庭湖志》中仍是一个“横亘八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的大型湖泊。千余年来湖泊演变不甚明显,但从16世纪初至今的500多年间,洞庭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剧变时期。荆江北岸原有分流口先后湮废和人为堵闭,江水南迫,使南岸除太平口外又先后增加了调弦、藕池和松滋3大溃口,形成荆江水、沙大量倾注南下入湖的局面,从此成了承纳荆江水、沙的唯一场所,导致湖盆急剧萎缩,使历史鼎盛时期6 000.0km2的一个完整水系分割成东洞庭湖(包括漉湖与湘江洪道)、南洞庭湖(包括东南湖、万子湖和横岭湖)、西洞庭湖(包括目平湖、半边湖)和七里湖4个湖体。

    生态环境

    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温润气候,据沿湖17个气象站的多年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6.6~17.0℃,1月平均气温4.1~4.5℃,极端最低气温-14.7℃,7月平均气温28.7~29.2℃,极端最高气温43.6℃。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 686h,无霜期263~277d,降水量1 305mm,4~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4.9%~69.7%,年降水日数147d,其中年降雪日数12d。蒸发量1 288mm,干燥度0.8。湖区季风盛行,6~9月多NE风,冬季为NW风,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9.0m/s,年大风日数10d以上。夏秋季湖水上涨易成渍涝灾害;冬季寒潮入侵,常有低温、阴雨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地带性土壤,丘陵区主要为红壤,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天然陆生植被以樟科、壳斗科和土兰科为主;平原圩区为耕作土,以栽培作物为主;滨湖为沼泽化草甸土,以洲滩草甸植被和湖沼水生植被为主。

    湖水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集水面积25.7×104km2,补给系数105.7。主要入湖河流有湘、资、沅、澧4水和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闭)4口以及滨湖约50 623.0km2的区间径流来水,据1951~1987年资料统计,4水、4口多年平均年入湖水量3 034.0×108m3,其中4水1 648.5×108m3,4口1 129.2×108m3,区间来水255.9×108m3,湖面降水量31.7×108m3,合计年入湖水量3 065.7×108m3;汇水后由城陵矶出流注入长江,年出湖水量3 021.0×108m3,湖面蒸发量31.3×108m3,工农业用水与蓄水变量13.4×108m3,合计年出湖水量3 065.7×108m3,水量收支平衡。近40年来,长江上游和4水流域水土流失的加剧,湖盆及4水入湖河道日益淤塞,加上70年代实现了下荆江的裁弯以及80年代葛洲坝枢纽工程的蓄水运行等,入湖径流总量出现明显的减少趋势,即调弦堵口后与下荆江裁弯前的1959~1966年,下荆江裁弯期间的1967~1972年、下荆江裁弯后的1973~1980年和葛洲坝运行后的1981~1987年比原自然状态下的1951~1958年的入湖径流分别减少14.8%、18.0%、23.3%和28.6%。而同期4水和4口的入湖径流量所占入湖总径量的比重出现了相反的变化,即4水入湖径流所占入湖总径流量由1951~1958年的47.7%剧增至1981~1987年的60%,4口却由43.8%减少到30%。

    入湖径流的年内变化,同流域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呈一致趋势,主要集中在汛期的4~9月。洪水具有补给途径多,组合关系复杂,峰高量大和水情突变等特点,湖区洪水发生时间,与长江和4水水系降水时空分布息息相关,其中南部的湘、资、沅、澧4水,处在同一季风气候区内,江河水量的唯一来源为季风降雨,每当4~5月,冷暖气流交绥于江南一带,造成连绵阴雨,常导致山洪暴发,水势陡涨,通常称之为桃汛;至6月,峰面活跃,降水丰沛,7月4水流域上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才日渐减少,相应的入湖径流呈下降趋势;北部的4口,其洪水发生时间多在7月至9月上半月之间。洞庭湖洪水,在4~6月间以南水为主,7~9月则以北水为主,汛期长达半年之久。据统计每年4~9月洞庭湖的汛期入湖水量约占年入湖总水量的71.3%~78.9%。正常年份,以沅、澧两水同长江洪峰遭遇的概率最大,湘、资两水则所占比重略少。历史上湖区出现的洪水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4水发生大洪水,而同期4口洪水却不大,如1926年7月上旬4水各河同期均出现大水,其中湘江长河站最大日平均流量达19 800m3/s,沅江常德站24 200m3/s,澧水乔家河站6 050m3/s,资水益阳站9 000m3/s,4水同汇曾造成严重的洪峰遭遇,但同期长江枝江站的最大流量仅40 000m3/s,50年代后的1958、1962、1964、1970和1980年洪水均属于这一类型;二是4口出现大洪水,而同期4水的洪水较小,如1981年7月中旬长江上游曾发生1949年以来的又一次特大洪水,7月19日宜昌站洪峰流量达72 000m3/s,比1954年的52 000m3/s还多20 000m3/s,而此时4水的洪水较小,洞庭湖底水不高,从7月17~22日6d时间内,城陵矶水位由29.54m上涨到31.70m,共调蓄洪水72.9×108m3,洪峰错开而未酿成灾害,属于这一类型的洪水年份有1951、1967年等;三是4口、4水洪水同时很大,形成极为不利的洪水遭遇,如1954年是洞庭湖区几十年来罕见的特大洪水,5~7月,湖区连续阴雨,在近3个月中,各入湖河流流域降雨量为历年各月平均降雨量的2~4倍,而同期长江及4水中游的降雨量也大,加上这一时段内城陵矶以下的长江干流水位又一直偏高,湖水下泄通道不畅,又在7月末前后,南部的沅、资、澧三水同时出现大水,入湖径流首先占据了湖盆,相应湖水位大幅度上涨,8月上旬,长江洪峰接踵而来,形成了4水和4口入湖洪水严重遭遇,8月7日当宜昌出现最高洪水位时,洞庭湖因底水位偏高,调蓄水量1.5×108m3,仅削减峰量的4%,致使城陵矶发生了历史最高34.55m的洪水位,酿成了洞庭湖区一次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属于这一类型的洪水在历史上还有1931、1935和1949等年份。洞庭湖的洪水除上述3种类型外,事实上还存在其它一些组合形式,如4口和4水中的某一条或两条河流的洪峰相汇合,或者仅4水中的某两条河流的洪水彼此遭遇,也可出现洪水灾害,特别是在受到近代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并随着江湖的急剧调整和演变,湖区的洪水特性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变化,如1983年7月18日城陵矶出现1954年来第二次大洪水,水位达34.21m,仅比1954年洪水低0.34m,此次洪水的形成既非4口、4水洪水相遭遇,也非入湖单一峰量或组合洪峰过高过猛,更非前期湖泊底水过高、可调蓄库容小,而是澧水流域两次不算太大的洪水过程同沅江以及区间来水的组合所形成,原因是城陵矶泄流不畅,涨水过程中它的平均下泄流量只占江湖总泄量的48%,因而出现“以蓄带泄”的形势,引起湖泊水位的大幅度抬高。目前,洞庭湖洪灾不断,80年代以来,湖区洪涝灾害回升,年均溃灾面积126.6km2,涝灾面积753.3km2,受灾的机率明显增加。

    1951~1987年入湖总沙量47.711 4×108m3,其中4口占82.1%,为39.167 9×108m3,4水占17.9%,为8.543 5×108m3,由城陵矶输出的总沙量为12.483 7×108m3,仅占入湖总沙量的26.2%,淤积在湖内的总沙量高达35.227 7×108m3,占入湖总沙量的73.8%;若以1951~1987年多年平均入、出湖沙量平衡计算,则每年入湖沙量1.289 5×108m3,出湖沙量0.337 4×108m3,湖盆年淤积量达0.952 1×108m3,37年来湖盆累计平均淤高1.37m。1949~1987 年,围垦损失的湖泊面积达1 917.5km2,损失湖泊容积达137.6×108m3,其中纯粹被泥沙淤积损失的容积为47.1×108m3,由围垦损失的容积达90.5×108m3。目前,洞庭湖湖盆已高出江汉平原地面约5.0~7.0m,客观上已孕育着长江“决北塞南”引起洞庭湖北移的潜在危险。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也是全国湖泊水位涨落变幅最大的一个湖泊,每年4月从4水桃汛开始,水位逐渐上涨,6、7月间水位稍有回落,7月后长江开始洪汛,4口入湖水量增加,8、9月间水位达峰值,10月后水位下降,至翌年3、4月间达最低值。一般年份水位年内以双峰型为主,个别年份也出现单峰型。据岳阳水位站资料,历年最高水位达34.82m(1954年8月3日),历年最低水位仅17.06m(1957年1月27日),水位绝对变幅高达17.76m,历年水位平均年变幅为13.35m,水位年最小变幅达10.67m。由于泥沙淤积和湖口受长江顶托,使湖水位逐年抬高,80年代始西洞庭湖多次出现超过1954年的洪水记录,如津市站水位由1954年的41.40m增至1980年的43.32m,超1954年洪水1.92m;石龟山站水位由1954年的38.14m增至1983年的40.43m,超1954年洪水位2.29m;安乡站水位由1954年的38.10m增至1983年的39.38m,超1954年洪水位1.28m;牛鼻站水位也由1954年的37.30m增至1979年的38.55m,超1954年洪水位1.25m。20年一遇的1954年洪水位已相当于5年一遇。

    湖水年均水温16.4~17.0℃,透明度0.5~1.2m,pH值8.1,矿化度189.09mg/L,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TFe 0.08mg/L,TP 0.03mg/L,SiO25.13mg/L;DO年均9.51mg/L,COD年均2.60mg/L,BOD5年均0.86mg/L。NH4+-N 0.02mg/L,NO3--N 0.62mg/L,NO2--N 0.02mg/L。另据1994年全湖环境监测资料,TN平均1.02~1.67mg/L,全湖11个观测断面全部出现超标,且年均值也全部超标;TP 0.02~0.04mg/L,11个断面中出现超标的有6个,但年均值未出现超标。Chla 0.548~3.310mg/m3,平均1.261mg/m3;年际上,湖水水质有逐年下降趋势,COD含量1987年全湖平均2.25mg/L,1988年达3.30mg/L,增长明显。TN、TP含量全湖平均从1986年起年年超标,也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局部湖区污染严重,如湘江洪道、沅江尾闾的汉寿县工业区沿岸、茅草街水域,华容河、藕池河东支与东洞庭湖沿岸等水域。

    湖泊类型

    重碳酸盐类钙组Ⅱ型淡水湖 

    鱼类

     计有鱼类12目23科114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青、草、鲢、鳙、鲫、鳊、鲂、鮊和银鱼等,过去属名贵鱼类的鲥鱼、珍稀动物白鲟白鳍豚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等已近绝迹。全湖鱼类捕捞产量由50年代的45 000t降至现今的15 000t,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减少,定居性鱼类比重增加,捕捞鱼类趋向低龄化,当年低质幼鱼和虾类已成了主要捕捞对象 

    鸟类

    洞庭湖是迁徙水禽与涉禽极其重要的越冬地,现已记录到的有鹳形目的鹭、鹳,雁形目的鸭类,鹤形目的鹤类,鸥形目的鸥类等共134种,隶属31科13目。

    水生植物

    计有水生植物35种,主要有挺水植物的荻、苇、菰、莲;浮叶植物的芡实、荇菜、菱,漂浮植物的浮萍紫萍满江红和沉水植物的菹草、黑藻、苦草和眼子菜等。以苇荻群落的发育最佳,几乎占据所有沿湖高程27~30m的高位滩地。据统计,1965年全湖共有芦荻分布面积110.0m2,到1985年发展到800.0km2,以每年42.7km2的速度递增,1965~1985年间净增7倍,构成“湖秋千顷白皑皑”的景象,为全国其它湖泊所罕见。 

    浮游植物

    见有浮游藻类6门32属,优势种为蓝藻门的颤藻、念珠藻硅藻门的舟形藻和隐藻门的卵形隐藻等。数量39 592~146 608ind./L,平均87 001ind./L,其中蓝藻数量71 936ind./L。 

    浮游动物

    见有浮游动物81种,优势种为轮虫、长刺溞、透明溞、象鼻溞、网纹溞裸腹溞、许水蚤和剑水蚤。数量1 450ind./L,其中原生动物占75%,软虫占20%,枝角尖和桡角类占5%。 

    底栖生物

    见有底栖动物30种,其中水生昆虫12种,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4种,优势种有摇蚊、蜉蝣钩虾水丝引仙女虫、沼螺、菱螺、短钩螺、珠形蚌、无齿蚌和圆蚌等。数量72~576ind./L。[2]

    凄美传说

    相传,在古老的年代,洞庭湖是一望无际的八百里平川。平原上住着一户卿家财主,拥有万贯家财,良田千顷,九进大宅院,楼高三层,气派无比。老两口有一双儿女。卿家四口都是爱才如命的吝啬鬼,财主婆的心肠更是歹毒无比。由于卿家为人狠毒,声名狼藉,远近乡民无不恨之入骨。卿家虽然富足无比,但老两口却有一桩心事未能了却。那就是他们的男儿早已及冠,女儿已到二八妙龄,都还没有成亲。

    一年秋天,天高气爽,柳丝垂金。一天,忽见天上出现五色彩云,从云端里飘飘然下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慢悠悠地来到卿家大院子前。姑娘看到卿家满地坪黄灿灿的苞谷,一盘盘白鲜鲜的薏米,喜笑颜开地对老翁说:“爷爷,这户人家真的好富有啊!珍珠玛瑙用斗盘晒,金钱粮米就不知有多少了啊!”老人点头笑了。姑娘又说:“爷爷,我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吧!”。“好咯,就在这里住下吧!”

    原来,这一老一少就是太白金星东海龙王的三公主!只因三公主到天庭拜见玉皇大帝时,失手摔破了一只凌冰碗,玉帝大怒,命太白金星领她来到凡间受苦受难。

    三公主和太白金星化作流民模样,进到卿家宅院里去了。  
     
    卿财主见走进来一个白发公公和一位美貌姑娘,连忙问道:“请问长者到此何事?尊姓大名?家住何处?”

    太白金星迎上前去,答道:“老翁姓白,东海人氏,儿子儿媳妇早年病故,膝下只有这个孙女。她叫三姑,今年芳龄十六,读过诗书,会理家务,通情达理。早闻员外令郎聪颖过人,因故还未婚配,今我特意将孙女带来相许,不知员外您意下如何呀?”

    卿财主听了,口里像是吃了蜜糖一样,甜到心里去了。忙招呼落座,唤侍人前来敬茶。自己跑到后房,找老婆子商量去了。

    财主婆来到客厅,见了三公主,不觉动了心意。对太白金星说:“好吧,老爷爷!既然看得起我卿家,今天正好是黄道吉日,就让他俩成亲吧!”

    当夜,卿家张灯结彩,鼓乐喧天,鞭炮隆隆,三公主与卿家公子拜过天地,入了洞房。太白金星喝过喜酒,见三公主完了婚事,就悄然返回天庭复旨去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新娘过门三日之后就要下厨做饭,侍奉公婆和丈夫。第四日凌晨,三公主早早起来做饭。她来到厨房,只见里面黑咕隆咚,便点亮油灯,准备吹火。但是炉堂没有柴草,水缸里没有水,油盐坛子里没有油盐,米桶里只有一点发黄的霉米。三公主看了不觉得惊讶不已:卿家如此富足,为何厨房里这般模样呢?也许是卿家故意给自己出的难题吧?她只好到菜园里摘些鲜绿的青菜,去河里捞些肥美的鱼虾,从集镇上买来肉、油盐和干柴。不一会,炒出来一盘盘热气腾腾、色鲜味香的佳肴。炒好之后,她先尝了尝,味道怎么是苦苦的呢?她不得其解。厅堂里的人正等着上菜咧!情急之时三公主突然打了一个喷嚏,鼻涕和唾沫星子飞洒到了几个菜盘子里去了。

    开饭了,三公主摆上满满的一桌菜,全家人围坐下来,喝酒吃菜,非常高兴。都夸三公主炒菜的手艺高强,大家都喜欢吃。只有那小姑子坐在席间一不吃饭,又不吭声,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她娘夹起一大片肉给她,她却伸手一拍,“啪”的一声,肉片正好打在她娘老子的脸上。财主婆气得要死,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小贱人,为娘的好意心疼你,给你吃好的,你却不识抬举,哼!看我怎么收拾你!”

    “妈,对不起咯!”小姑子噜起嘴巴,撒起娇来。她奏近娘的耳朵说了几句耳语。原来小姑子一早就起了床,来偷看新嫂子做饭。她把黄连悄悄地放进了要炒的菜里。后来还看见三公主朝菜盆子打了喷嚏。财主婆听了,脸上的横肉气得一抖一抖的,眼珠子一瞪,桌子一推,“噼噼啪啪”一阵声响,碟碗杯羹打得满屋子都是。

    三公主吓得战战兢兢,连忙蹲地捡拾餐具。财主婆操起一块大的竹板,朝三公主劈头盖脑地打过来。口里骂道:“你这个该死的贱货,快给我滚出去!”三公主边哭边望着丈夫,希望讨个情面。谁知他不但不阻止母亲,反而也拿起鞭子抽打她。三公主气得怒火中烧,眼泪汪汪,直往外跑。

    秋天来了,凉风瑟瑟,冷雨凄凄,三姑赶着羊群上山,有气无力地甩着羊鞭子,想起远在东海的龙王父亲。心里在喊道:“父亲啊,你是否知道女儿在这里受尽了折磨和苦难?”一边赶着羊群,一边唱着《牧羊歌》:

    正月放羊正月正,孤苦伶仃君山行;羊群咩咩头前走,奴在后面泣声声。
    二月放羊是春分,百草抽芽发嫩荪;绵羊不吃东山草,要赶西坡苦奴身。
    三月放羊是清明,休书摆上海龙宫;奴家本是龙王女,为何逼我配凡人?
    四月放羊四月八,早放绵羊晚绩纱;日渐放羊三百只,晚绩麻纱八两八。
    五月放羊是端阳,蚊虫跳蚤闹忙忙;轻轻把奴咬一口,犹如快刀刺肝肠。
    六月放羊热烘烘,天上太阳晒死人;晒得绵羊无处躲,晒得奴家脸通红。
    七月放羊七月七,丈夫催奴把麻绩;粗的绩得头丝大,细的绩得看不清。
    八月放羊是中秋,丈夫打奴泪双流;秤杆打来犹小可,秤砣打奴血奔心。
    九月放羊是重阳,可恨幺姑心不良;唆使公婆将奴打,血迹斑斑遍体伤。
    十月放羊是立冬,门前吹起冷霜风;姑婆房中烤炭火,奴家打柴在山中。
    11月放羊雪满天,夫盖棉被下垫毡;盖了几层还喊冷,奴家受苦雪地眠。
    12月放羊又一年,洗手焚香禀告天;双膝跪在尘埃地,保佑奴家又一年。

    三姑越想越悲痛,她来到后山,一位书生打扮的人与她不期而遇。那人眉清目秀,举止端庄。他见三公主泪水涟涟,上前探问道:“姑娘有何苦楚?”三公主答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从何处来,要往何处?若是公子前往东海方向,请为奴家捎带书信一封如何?”

    原来,这位书生就是太白金星派来看望三姑的仙童。三公主随即把卿家婆婆和小姑子虐待自己的实情对书生详细地说了一遍,千托付,万叮咛,请仙童亲自把口信带到龙王老子那里,好让龙王派人来火速搭救自己。

    怕没有凭证,三公主顺手撕下一片罗裙,咬破手指,亲自给父亲写下一封血书。血书上写道:急急拜上海龙君,跪写血书禀父亲;女儿辞别来凡间,受尽苦楚诉真情。一是公婆心太狠,二是小姑毒良心;三是丈夫心更恶,牛头马脸克奴身。四是叔伯爹娘好,可惜红云驾天庭;一封家书写到此,交与相公带海门。再拜父亲来救我,女儿在此等佳音。

    三公主把血书塞在为父亲做的寿鞋里面,托付相公一并带去,还把去龙宫的路径告诉了公子哥。公子辞别三公主,即刻向东边飘飞而去了。

    送别书生,天色渐晚了,一路上下起小雨来。三公主赶着羊群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赶。泪水和着雨水从脸上流到口边,咸涩难耐,她不禁又唱起那自编的《收羊歌》来:

    正月收羊是新春,收了羊群打转身。望见日头才落土,奴家怕进卿家门。
    二月收羊百花开,丈夫无故骂起来。人人都有姐和妹,怎么把我当奴才!
    三月收羊雨纷纷,泥深路滑实难行。既无蓑衣并斗笠,无情大雨满头淋。
    四月收羊插田忙,夜间短来日间长。羊儿喜得吃饱草,苦了奴家饿肚肠。
    五月收羊端午节,长工师傅把气歇。大时大节不许闲,公婆还说冒做得。
    六月收羊三伏天,太阳晒得奴可怜。口干舌枯无茶饮,心里焖燥似油煎。
    七月收羊立了秋,摸门进屋把羊收。公婆大骂回家早,拳打脚踢泪水流。
    八月收羊是秋分,何年何月把冤申。叔伯爹娘心肠好,公婆面前帮说情。
    九月收羊菊花黄,百草枯焦羊不尝。姑子骂我养瘦了,哪来此等懒婆娘!
    十月收羊小阳春,奴家苦得不甘心。衣衫破烂风霜冷,遍身冻得紫里红。
    11月收羊雪花飞,羊羔走散收不回。公婆安睡梦乡里,唯有奴家不得归。
    12月收羊水结冰,百般苦楚数不清。修书拜托相公去,报与爹爹救奴身。

    且说东海龙王,自从三公主触犯玉帝被贬罚人间受苦之后,时时刻刻都把三公主记在心里。这天只听得门外虾兵蟹将传报,说远方来人,还带有三公主的礼物与信札。龙王大喜,传旨进见。送信人见过龙王,献上三公主托带的信札礼物,述说了三公主在人间所受的痛苦和折磨。海龙王接过女儿送来的寿鞋一穿,只觉得鞋底下有针扎肉。揭开鞋垫一看,内有三公主血书一封,不觉老泪纵横,龙颜大怒道:“那家这么恶毒,胆敢如此这般折磨我的三公主,欺负到寡王头上来了!”。不由大声喝道:“虾兵蟹将们听旨啦!给我血洗卿家!”

    “大王且慢”忽然听见有人进谏劝阻,龙王一看不是别人,乃老将龟将军也。龙王问道:“老将军有何高见?”
    龟将军拱手回答道:“现在三公主尚在卿家,大王若动干戈,恐有误伤公主。依小人之见,不妨请大王先派一将跟随来人前去察看一遍,探明虚实,再计议惩罚措施。”

    龙王认为言之有理,便派御弟青龙随送信人即日一同上路了。

    卿家老婆子自从逼迫三公主到君山牧羊,又派女儿暗中盯梢。一天,小姑见来了两条汉子,一个是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往君山去了,另一个武士打扮的角色,朝卿家方向去了。

    小姑子急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家里,把刚才看到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老婆子听后大发雷霆:“这个贱婆娘还敢勾引汉子,这还了得!”老婆子一边吩咐家人去查问,看是不是三姑偷招的汉子,一边召集家里男工役女四处设卡阻止外人进入。可是几十号人查遍了九进大院落,七七四十九间大房子,就是不见外人的踪影。

    卿家老婆子来到厨房查看,只见大水缸里水波荡漾,有两只牛角似的东西伸出水面,老婆子好生奇怪,上前一摸,只见角叉一拱,一条大青龙张牙舞爪地从大水缸里跃了出来,吓得老婆子“哎呀”一声,瘫倒在地。大青龙头一伸,尾一摆,一绺粗大的水柱破缸而出。接着,“轰隆”一声巨响,地裂天崩了……

    原来,那水缸里的两只角杈就是东海龙王御弟——青龙王的两只弯角。当他查明卿家的罪恶之后,即刻惩罚罪人。接着又是一声巨响,除了三姑叔伯父母所在的君山和贫民百姓所在的赤山之外,整个卿家院落连同方圆八百里的平地,统统陷落下去,成为了烟波浩淼、深不可测的大湖泊,这就是今天的洞庭湖。

    据说这天是农历二月十二日,是龙王为三公主报仇雪恨的日子——“龙抬头”的日子,也是洞庭湖形成的日子,所以自古以来,当地人民就把二月十二日定为龙的纪念日,也是洞庭湖的形成纪念日,此俗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变迁

     

    洞庭湖前2世纪前后洞庭地区概貌

     

    史载,洞庭湖原为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本为华夏第一大淡水湖。当时的云梦泽横亘于湘鄂两省间,面积曾达4万平方公里,故司马相如 《子虚赋》有“云梦者八九百里”之说。后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称之为洞庭湖。

    历史早期的洞庭湖

    洞庭湖在地质史上虽与江汉平原的云梦泽同属于“江汉——洞庭凹陷”,但在历史时期,它是作为一个独自的水系而存在和发展的,并不属于古云梦泽的范围。《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称洞庭为平野。说明当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交汇,洞庭湖地区还只是一片河网交错的平原,只是后来环绕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形成了一个大的湖泊,始有洞庭湖之称。1957 年在安徽寿县出土的战国 楚怀王六年(前323 年)制“鄂君启节”,所述舟节西南水路铭文为“自鄂(今湖北鄂城)往:上江、入湘、入资、沅、澧、油”。从舟节铭文水流交汇不及入湖来看,与《山海经》、《庄子》所载洞庭平原的自然景观也是一致的。

    《水经》记载:澧水“又东至长沙下雋县西北,东入于江”;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雋县西,北入于江”;湘水“又北过下雋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资水“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说明在君山西南的资、沅二水交汇处,有湖泊的存在。战国时屈原在《楚辞·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当即指此湖。只是由于那时这一夹在沅、资二水之间的湖泊水体很小,尚未为人所注意,因而《尚书》《周礼》《尔雅》《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都未把它列入古代有名的泽薮之内。

    东晋以后洞庭湖的逐渐扩展

    东晋、南朝之际,随着荆江内陆三角洲的扩展和云梦泽的日趋萎缩,以及荆江江陵河段金堤的兴筑,强盛的长江来水,向荆江南岸穿越沉降中的华容隆起的最大沉降地带,进入拗陷下沉中的洞庭沼泽平原,从而形成为一片烟波浩瀚的巨泽。

    北魏郦道元《水经》作注时,已充分反映了洞庭湖扩展的这一巨大变化。他指出湘、资、沅、澧,“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并云“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盛弘之在《荆州记》中,也作出相同的描绘:“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青草为洞庭湖的通称。

    历史时期洞庭湖区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之中,再加上古代荆江分水口多在北岸,南岸的洞庭湖区,很少受到长江泥沙淤积的影响。唐宋时期,洞庭湖水面进一步向西扩展,号称“八百里洞庭”。《巴陵志》即有:“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在《游洞庭湖》诗中描写:“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可见其湖面的辽阔及气势的雄伟。

    明、清之际,洞庭湖的面积继续有所扩展。明嘉靖隆庆(1522—1572年)年间,张居正为了保护在湖北安陆的“显陵”以及他自己家乡江陵的安全,采取“舍南救北”的方针,在荆江北岸筑起黄檀长堤,使北岸穴口基本堵塞,长江水沙多由荆南排入洞庭湖区,在湖底淤高而来水有增无减的情况下,洪水期湖面水域不断扩展,逐渐有西洞庭湖与南洞庭湖的形成。于是,“每年夏秋之交,湖水泛滥,方八九百里,龙阳(今汉寿)、沅江则西南之一隅耳”。这一洞庭湖向西南扩展的形势,一直延续到清道光年间(1821—1850 年)。其时洞庭湖“东北属巴陵,西北跨华容、石首、安乡,西连武陵(今常德)、龙阳、沅江,南带益阳而寰湘阴,凡四府一州九邑,横亘八九百里,日月皆出没其中”。这是洞庭湖的全盛时期。

    十九世纪中期以后日趋萎缩中的洞庭湖

    咸丰二年(1852 年)及同治十二年(1873 年),荆江南岸相继发生藕池及松滋决口,加上原有太平、调弦两口,形成四口分流局面,荆江泥沙大量输入洞庭湖。这使湖区沉积量远远超过湖盆构造下沉量。一百多年来,湖泊正经历着自然葑淤消亡的过程。而由于泥沙的淤积和盲目的围垦使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原来位于湖滨的常德、澧县、安乡、益阳等城市,现在距湖远的已有十余公里,近的也有三四公里。湖区面积已缩小到二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本来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的洞庭湖,现已小于鄱阳湖,而退居到第二位。

    80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部)正向沼泽化演变。

    地理位置

     

    洞庭湖洞庭湖全貌

     

    洞庭湖位于中国中亚热带的北缘,介于北纬28□30′~30□20′,东经110□40′~113□10′。湖区面积1.878 万平方公里,天然湖面2740平方公里,另有内湖1200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为16~17℃;雨量充沛,年雨量为1400~1500毫米。根据鹿角水位站的统计,洞庭湖平均水位为25.57米(吴淞基面),但变差较大,年内最大水位变幅为13.61米(1962年),最小水位变幅为9.29米(1972年),绝对水位变幅达16.29米。

     

    洞庭湖洞庭湖

     

    洞庭湖各时期湖泊面积、容积变迁表

     

    水系流域

    洞庭湖水系

    洞庭湖水系指最终汇入洞庭湖的各水网系统,包括洞庭湖平原各河网水道和湘江资江澧水沅江等长江一级支流。

     

     

     水系  干流长  流域面积  年径流量
     湘水  856公里  94660平方公里  643亿立方米
     资水  653公里  28142平方公里  227亿立方米
     沅水  1133公里  89163平方公里  653亿立方米
     澧水  388公里  18496平方公里  149亿立方米

    洞庭湖水系由面积2691平方公里的洞庭湖和人湖的湘江资水沅江澧水4条河流和直接入湖的汩罗江新墙河等中小河流组成。

     

    洞庭湖洞庭湖水系分布图

     

    水系来水经湖南省 城陵矶注入长江。流域面积26.28万平方公里,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14.6%。其中:湖南省境20.48万平方公里,占78%;贵州省境3.04万平方公里,占11.6%;其余10.4%属诸省(区)。

    洞庭湖流域

    洞庭湖流域即洞庭湖水系流经的广大地区,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427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016亿立方米,约占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的21%,其比重为长江流域各水系之首。洞庭湖流域覆盖湖南省大部和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和重庆市部分地区,流域面积262,800余平方千米,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14%。因湘、资、沅、澧四水常遇较大暴雨,洪峰流量常超过河道安全泄量,造成洪水灾害洞庭湖平原区为湖南农业主产区,以种植粮食棉花为主,也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区之一,耕地面积约占湖南全省的六分之一,居住人口约占湖南全省九分之一。 

    流域西部为山地,海拔200~1000米;中南部为丘陵和盆地,海拔50~400米;北部为平原,海拔25~4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300~1700毫米,4~6月降水占全年一半左右,湘西北澧水暴雨区常形成严重洪灾;受“四水”和通长江“三口”(松滋、太平、藕池)入湖洪水和泥沙影响,洞庭湖逐年淤浅萎缩,蓄纳洪水能力减少,汛期湖区常发生洪涝灾害。

    流域水能蕴藏量1861万干瓦,占长江流域水能蕴藏总量的7%。水能蕴藏量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77条,以沅江水能最富,达793.8万千瓦;湘江次之,521.7万干瓦;资水224万千瓦;澧水205万千瓦;湖区其他河流116.7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容量1233.6万千瓦,沅江约占一半,流域富航运之利,湖南省境内可通航16500余公里。  

    地质与地貌

     

    洞庭湖围垦区洞庭湖围垦区

     

    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所形成,第四纪至今均处于振荡式的负向运动中,形成外围高、中部低平的碟形盆地。盆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浮山等500米左右的岛状山地突起,环湖丘陵海拔在250米以下,滨湖岗地低于120米者为侵蚀阶地,低于60米者为基座和堆积阶地;中部由湖积、河湖冲积、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的堆积平原,大多在25~45米,呈现水网平原景观。分为西、南、东洞庭湖。湖底地面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气候与水文湖区年均温16.4~17℃,1月3.8~4.5℃,绝对最低温-18.1℃(临湘1969年1月31日)。7月29℃左右,绝对最高温43.6℃(益阳)。无霜期258~275天。年降水量1100~1400毫米,由外围山丘向内部平原减少。4~6月降雨占年总降水量50%以上,多为大雨和暴雨;若遇各水洪峰齐集,易成洪、涝、渍灾。洞庭湖北有分泄长江水流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1958年堵口)四口;东、南、西三面有湘、资、沅、澧等水直接灌注入湖,形成不对称的向心水系,水量充沛,年径流变幅大,年内径流分配不均,汛期长而洪涝频繁。城陵矶多年平均径流量312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1945)5268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978)1990亿立方米。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年均径流量的75%;其中四口1164亿立方米,占汛期径流总量48.5%。洞庭湖水位始涨于4月,7~8月最高,11月~翌年3月为枯水期。多年最大水位变幅,岳阳达17.76米。素有“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霜落洞庭干”之说。1954年长江中游出现特大洪水,洞庭湖尚能削减洪峰,显示湖泊调蓄功能。然而,众水汇聚湖中,仅有城陵矶一口流出,洪水停蓄时间长,泥沙大量沉积,多年平均入湖泥沙1.335亿立方米,其中来自长江的达1.18亿立方米,占82.0%,来自四水的0.241亿立方米,占18%,而城陵矶输出量只占入湖泥沙量的25.1%,淤积在洞庭湖的泥沙占入湖泥沙总量的73.4%,达0.984亿立方米。年均淤积量较鄱阳湖大十几倍。70年代以来,三口口门淤高,入湖水量减少,但沅、澧洪道自然洲土增长殊巨,目平、七里湖淤高各达2~4米,南洞庭湖北部淤高2米,东洞庭湖注滋河口东伸,飘尾廷伸至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东洞庭湖东蚀,调蓄功能趋向衰减。

     

    流域县市

     

    洞庭湖洞庭湖

     

    ·君山区(湖南岳阳市
    ·岳阳楼区(湖南岳阳市)
    ·云溪区(湖南岳阳市)
    ·赫山区(湖南益阳市
    ·资阳区(湖南益阳市)
    ·鼎城区(湖南常德市
    ·五陵区(湖南常德市)
    ·津市(湖南)
    ·沅江市(湖南)
    ·汨罗市(湖南)
    ·湘阴县(湖南)
    ·岳阳县(湖南)
    ·澧县(湖南)
    ·汉寿县(湖南)
    ·安乡县(湖南)
    ·南县(湖南)
    ·华容县(湖南)
    ·石首市(湖北)
    ·公安县(湖北)
    ·松滋市(湖北)
    ·监利县湖北

    水生资源

     经济鱼类:鲤鱼青鱼草鱼鲢鱼鲫鱼鳊鱼鲂鱼
    珍稀鱼类:中华鲟鲥鱼银鱼鳗鱼

    经济概况

    洞庭湖区经1954、1964年和70年代三阶段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重点淡水渔区之一。湖泊以定居性鱼类为主,有咸淡水洄游性鱼类和江湖半洄游鱼类114种,隶属12目,23科,70属,以鲤科为大宗,有63种,占55.3%。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鲢、鳙、鳊、鲂、鳜等12种。芦苇遍布湖洲,面积6万公顷,90%用于造纸。洞庭湖区有通航河道147条,通航里程3276公里,常年通航河道75条,其中主要航道16条计996公里。此外,城陵矶于1980年改为外贸港,设计能力200万吨。

    景观与名胜

    洞庭湖

     

    洞庭湖洞庭湖大桥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以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洞庭湖的北面有3个进水口与长江相通,东面岳阳市城陵矶也与长江相,西南面则是湘、资、沅、澧四大水流汇处。因而每年春夏季节,长江一部分洪水溢入湖内,湖区一片汪洋,秋冬节令,长江水势锐减,洞庭湖里也就露出许多沙洲浅滩,遍地芦苇丛生。  

    洞庭湖的风光,不论从宏观或微观赏览,远眺或者近看,也不论是春夏或秋冬,晴天或阴雨,各有其特色,都十分绮丽迷人的。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展视洞庭湖变化多端的奇丽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绮丽风光,以湖中的君山最有代表性,更具奇特的魅力。

    岳阳楼

    岳阳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说法不一。一般都认为它始建于唐,北宋年间重修和扩建。

     

    洞庭湖岳阳楼

    岳阳楼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989-1052)写了一篇不朽的散文《岳阳楼记》。据说当时巴陵郡守(岳阳在宋时属巴陵郡)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边天,天边水,秋来分澄清。君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

    但是,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毁于战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进行修缮。清光绪六年(1880年),知府张德容对岳阳楼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修,将楼址内迁6丈有余。解放后,政府多次进行维修,1983年又进行了一次落架重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

    岳阳楼所处的位置极好。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白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

    岳阳楼的建筑很有特色。主楼3层,楼高15米,以4根楠木大柱承负全楼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彼此牵制,相互咬合,稳如磐石。其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既雄伟又不同于一般。上有三具枷锁形状的铁制物品,重达1500斤,也吸引了不少游人在岳阳楼下的沙滩观看。其用途为何,至今说法不一。

    君山

     

    洞庭湖君山

     

    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积不足100公顷的小岛。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传说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声,砌于山顶”。这浪漫神话传说,不足为信。后因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称之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将此山改名为君山。

    君山,古称湘山、洞庭山、因尧女湘君所游处而得名,面积0.96平方公里,位于岳阳市西南12公里的东洞庭湖中,与岳阳楼遥遥相望,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君山素以“集奇撮胜”之地著称。这里,湖光因山色生胜,风景与名胜争妙:奇景异物洞庭秋月、君山银针湘妃竹金龟,和铸鼎台秦皇印酒香亭柳毅井飞来钟等文物古迹,名动天下。

    君山于1979年辟为公园以来,倍受游人青眯,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客人慕名而至。今天,君山更以崭新的面貌和一条龙优质服务迎接世界各地来宾。

    二妃墓

    二妃墓在君山岛的东麓,与岳阳古城隔湖相望。

     

    洞庭湖二妃墓

    说起舜帝,人们自然首先想起尧帝,他们所处的时代,合称为我国的尧舜时代,目前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四千多年前)。相传尧是帝喾(ku库)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唐氏,史称唐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舜为颛顼的后代,黄帝的九世孙,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帝,都平阳或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司马迁说舜为冀州人(今山西、河北地区),而孟子却说舜为东夷人(今山东地区),传说虞(今河南虞城)也是舜居住过的地方。这可能是东夷与华夏族的融合舜部落不断发展,舜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历史过程的反映。他们同是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即在皇五帝中的二帝。古史传说,尧曾设官掌时令,制定历法。他任人唯贤,咨询四方部落首领推选舜为其继承人,并对舜进行了三年考核,认为他德才兼备,才命令舜摄位行政,并把其二女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婚后,夫妻恩爱,舜巡行四方,消灭鲧(gun滚)、共工、兜和三苗,尧去世后继位。之后,舜帝象尧一样也咨询四岳(四方部落首领),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接位人。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践帝三十九年(距今四千多年前),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今湖南宁远县九疑山,因九峰相似莫能辨,故名,又称苍梧山),是为零陵。”《淮南子·修务训》曰:“舜,南征三苗,遂死苍梧”。《山海经·海内南经》也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弟丹朱葬于阴。”据说当时他的二妃娥皇、女英见夫久出未返,就四处寻找,来到了洞庭湖中的君山,忽闻舜帝不幸逝世的噩耗,望着水云弥漫的洞庭湖,路断波横,招魂无处,不禁肝肠寸断,忧伤成疾,不治身亡,葬在这里,于是就有“虞帝二妃之墓”。

    对于二妃墓的来历,民间大抵相信上面那种说法。但是,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进行考证,对此提出了质疑。

    在研究屈原的作品《楚辞》时发现,文中多次出现的“湘灵鼓瑟”之“湘灵”乃楚先祖炎帝重华神名变格,并非民间认为之“二妃”。沅湘洞庭的地祗神在先秦时代是炎帝重华神系,即楚神系,而“二女”(即“二妃”)属中原舜王国的范围。据《吕氏春秋.安死》载:“舜葬于纪市”。《礼纪·檀弓上》又载:“舜葬于苍梧之野”。王应麟在《因学纪闻》卷五解释道:“苍梧山在海州界,近吕之纪城。”《辞海》中作时一步说明:“海州,春秋郯子国。东魏改青、冀二州置,治所在龙沮(今江苏灌云县西南)”。显而易见,舜帝南巡江南是虚无的事,神话传说反舜帝神化,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了。秦始竽统一天下后,舜帝受到天下人普遍祭祀,楚地人在祭祖先神炎帝重华的同时,也开始祭祀舜帝在秦始皇二十八年游湘山时,博士不知汀君神(秦汉以前称“湘灵”)是炎帝重华,用“闻之”来搪塞始皇的提问,把湘君误指为“尧女,舜之妻”《史纪·秦始皇本纪》),并捏造出舜与二妃在洞庭的事迹来。久而久之,《舜与二妃的故事》在沅湘一带流传得天衣无缝,在湘立起了二妃庙,九疑山修建了舜帝庙,随后,二妃墓与舜帝陵也就相应筑成了。

    二妃暮历经沧桑,多次修圯。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清光绪七年(公无孔不入1881年)秋九月,钦差大臣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兼两江总督彭玉麟,在巡视长江时,来到君山,捐款进行了一次大的维修。墓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雄狮、大象,中竖墓碑,彭玉麟新笔镌刻“虞帝二妃之墓”碑文。墓前期20米处有一对引柱,高压锅。2.8米,上面刻有民国七年(1918年)舒绍亮题写的一幅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如果仔细地观察这副石刻,发现分刻于两根石柱上的对联字迹不同,原来,这上联和下联中的上联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的石刻上联是复制的。这幅石刻对联把人们对二妃的怀念、爱戴之情表达得深切感人。过去,墓上荒芜,有些碑坊倾圯散失。诗人余昌谷在这里一字一滴血地赋诗《湘妃墓》是多么扣人心弦,使古今的人们为这一哭啊!

    古墓荒烟里,残碑夕照间。

    地空三楚水,云接九疑山。

    瑶瑟悲风运,灵旗夜雨还。

      鼎湖龙已涉,泉下想重攀。

    此墓始建于保代、何人,未有记载。一般的说法是清朝光绪年间里修的,墓葬时只是一杯黄土,但它能使人们想念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具有高尚品德的尧舜皇帝和忠于爱情的二妃。这墓在1971年曾经掘过一次,开挖两丈多深时,发现有一条七寸长的空心金龙,造型美观,约百余克,现存放在湖南省博物馆,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物。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古迹,1979年人民政府拨款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维修,保持原貌,增其旧制,只是将墓上移进两丈多,在墓碑前置一石刻香炉,八字牌坊上雕花刻卉,或刻麒麟、狮、象。一条形码1.5米宽的祭道是用麻石铺砌成的,两旁石碑上刻有东汉时期刘向 《列女传》中的二画象、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以及历代文人的诗词题记。另外,清代陶澎临墓道光手书的“印心石屋”刻石,也镶嵌其中,从而使这座古墓更加庄严肃穆,永垂万代。让万妃的英灵静静地安息在这里,日日瞻仰东升的朝晖,领受人闪的凭吊。

    龙涎井

     

    洞庭湖龙涎井

    在飞来钟下面有一口龙涎井。异说到龙涎井,其由来已久。因为君山地形酷似乌龙卧水,龙涎井前方为龙口,张口向南,两边钳形山嘴,岩壁拱护,为龙的上、下腭,中间的小山为龙舌头,山势平舒,形态逼真,此山因此得名。龙舌山下有一口井,相传这里的井水清澈纯净,四时不涸,是龙舌头上面一点点滴下的涎水,故称“龙涎井”。这一富有传奇色彩的雅名,对君山的地形作了形神毕现的生动概括。据传,当年湘妃寻夫至君山,口渴异常。她们对爱情的忠贞感动了洞庭湖中的乌龙。乌龙化着一座小山,张开双腭,伸出舌头,让龙涎滴出,滴在山角下,化成一口古井。湘妃见到古井,饱喝了一顿井中仙甜的龙涎。顿觉精神振着。后来,湘妃投湖,乌龙悲伤过度,化为一座小山,如今,龙涎井就座落在这座山下。

    现在的龙涎井,是岳阳市人民政府于1979年按原貌修复的。井口直径为0。84米,口上围一环龙云纹石圈,外围环状,纹饰三层。井内赭黄色岩石形象龙舌,泉水从岩石上注入井内,一点一滴,好似涎水。过去井水终年不涸,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为君山泉中又一名胜。近几年来,井中水量不大,附近又有清甜甘美的柳毅井水,所以居民很少汲它饮用。在距井口1米远的地方,立一对雕龙柱坊,高3米,门宽1.4米,门楣上镌刻“龙涎井”三个苍劲有力的正楷大字,作为古迹供人们观赏。相传,用龙涎井的水泡君山茶,喝了百病皆除,长生不老。古人信以为真,远道乘舟来取龙涎者络绎不绝。神水不可信,但用龙涎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他的《君山茶歌》中,有两句诗:“试挹龙涎烹雀舌,烹来长似君山色”,足以证明当时龙涎茶在贵族阶层日常茶饮中所占的地位。

    湘妃祠

    湘妃祠座落在二妃墓的东北侧,它濒临东洞庭湖,远映岳阳甑箪山,后以苍松翠柏为屏,祠宇为三进庭院式,是为纪念虞帝二妃而建的。

     

    洞庭湖湘妃祠

    湘妃祠始建于何时?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浮江至湘山祠”。唐.巴陵令李密思《湘君庙纪略》载:“昔人有立湘君祠于此山,复谓之君山,其庙宇为秦王毁废后,亦久无构置”。宋代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李邕为岳州知府,他与参军茅无竟等为纪念舜帝的两个妃子在君山修建湘君庙,内供湘君神像。清道光《洞庭湖志》载:“明弘治五年(1492年)初通判李士侪重修拓其制中为大殿,后为懿范宫,前为门周围缭以撰”,明嘉靖初(1522年)郡守韩士英重修。当时,诗人孙宜为此庙写了一首五言古风,最后几句是:“凄凄湘君调,惋惋舜帝吟。载歌屈原咏,落日愁沾襟。”把传说中的二妃与实有其人的屈原相提并论,因为诗人同情他(她)们的共同遭遇。尔后,二妃之庙或祠,无辜受毁,失其所在。到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他为巡阅水师来到了洞庭湖,游览了君山,整修了湘妃祠,并写了洋洋洒洒四百字的祠联,给湘妃祠增加了天下第一长联的色彩,把人物、故事、风景、名诗词溶为一体,堪称联中一绝。后该庙或祠毁于文革时期。

    现建的湘妃祠由李水生设计。该祠是以《巴陵县志》嘉庆九年图舆为蓝本,以清式砖本结构的单檐殿宇、一轴线为主本庭院式、两边为砖石结构的骑马墙、三进殿宇相对封闭空间的布局手法;总建筑面积1003。8平方米,1986年9月1日竣工开放。整个湘妃祠均用民间小青瓦盖面,素而古朴。白的院墙,青色的屋面,与青山遥相呼应,白墙与蓝天绿树,相映的协。祠的大门采用红墙,红墙的庄重、吉祥,给人们一种神秘幽深的气氛。因为古代用火来驱赶猛兽,保护人们的安全,所以后来人把皇宫、祠庙刷为红墙。

    湘妃祠整体结构为三进制。一进为四柱、三间、三殿牌楼式,金黄色的玻璃瓦,深红色的墙面雕着各式各样的浮雕,两侧采用双弹弓垛的骑马墙,两层小青瓦重叠为90,形如古代的弓一般,再在前后两头堆雕龙头龙尾,形如青龙卧在上面,如生。进门的正面是湘妃祠的主要装饰之一,红粉墙,金黄色的琉璃瓦,白色花岗岩的石鼓拱门,前面一对汉白玉的石狮,给湘妃祠增加了十分神秘的色彩。湘妃祠大门的墙上方由两条龙捧着“湘妃祠”的三个金色大字,东边是五只羊在柳树草地上看日出,这图案叫“五羊看日”,西面是犀牛望月,岳阳地方称之为日月同辉图。羊是祥字的古体,但又与阳同声同音;犀牛指晚上的西边,羊与牛是祖先最早驯养的,称为吉祥图。南面的红墙上,为九嶷山图,北面是烟波水浮的君山。一进门,正面悬有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的长联,全联共400字,号称天下第一联。此联一气呵成,把君山的风光名胜描写得淋漓尽致。二进为前殿,有武将镇守,两边是厢房。金字垛的骑马墙,上雕有蝙蝠寿桃,蝠是福的同声,为福寿的意思,三进的殿台上堆雕如意兽的浮雕,它似龙非龙、似虎非虎,栏杆上雕刻八仙所用的工具,每件暗代表一个,民间称为暗八仙。正殿上方,悬挂有一块黑底金字匾,上书“渊德侯”。因为相传娥皇女英殁水后,被天帝封神为“渊德后”,后张之洞修复湘妃庙时,尊湘妃二神为“渊德侯”,故有此匾。走进正殿,香雾缭绕,大殿内台上供奉有二妃塑像,4尊侍女塑纷立两旁。据祠里的人讲,二妃塑像刚供上去时是面带笑容,可是,供了几年,如今二妃皆由笑容转变为凄凄含泪神情。此中真味谁识?

    柳毅井

     

    洞庭湖柳毅井

     

    柳毅井,亦称桔井。它位于君山龙口内的龙舌的根部。据《隆庆岳州府志》记载:“巴陵(今岳阳市)则有邕湖井及巴蛇、罗汉、秦皇诸井,而井之著者,又曰'柳毅'井旁有古桔一珠,大“五六围”,枝干奇古。《县志》又说:桔井“相传为柳传书之处(入龙宫之门)。井入口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测。”过去,崇圣祠有个老和尚作过试验,用半斤丝线,一端系上铜钱吊下井去,丝线放完了,还未探到井底。在唐代,因井旁有一棵大桔树,故此井又名“桔井”。井旁的桔树虽已不复存在,但善良、正直的柳毅永远在民间传颂。

    优美的柳毅传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其故事源于唐代李朝威(大约是中唐时人,生平已不可考)写的《柳毅传》,其内容为,唐仪凤年间(公元676-679),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归经泾阳,偶遇满脸泪痕的牧羊女。柳毅上前询问得知,该女为洞庭龙女下嫁泾阳君,受其残暴虐待至此。他受龙女之托,送信至君山,找到桔井,在井边的桔树上敲击三下,守门的巡海神就将他接进了龙宫。见龙君,递上书信,又诉龙女苦。龙君小弟钱塘君暴怒,作百丈赤龙,径往泾阳,灭泾阳君,接回龙女,几经曲折招柳毅为婿的故事。人民为了纪念柳毅传书,改桔井为柳毅井,并在井旁建有柳毅传书享。

    明都御史吴延举写了这样一首诗,来赞美柳毅传书的义举。讴歌历史悠久的柳毅井。

    牧羊坡上遇青娥,为托传书意若何?

    望直穷寻桔树,莫道遥隔洞庭波。

    龙宫弟子缄方启,尘世朗君祸已多。

    留得旧时迹井在,井泉香冽出川阿。

    柳毅传书的故事有声有色天下传,世人熟知。但故事发生地点一直说法不一。又传说这口井与苏州的太湖相通,东西遥对,两山之间,千里迢迢,却有“石穴潜通”,真是“乾坤吴楚双开眼”。这下更使君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江苏吴县东山镇的东北翁巷村亦有一口“柳毅井”。据考,附近有龙女庙和白马土地庙,传为“柳毅传书”曾系白马在这里。太湖也有一口“柳毅井”,附近还有一石壁,说是柳毅传书问讯之处。井边有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大学士王题刻的石碑。井圈苔痕斑剥,陈迹古雅,泉水香甜津芳,“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浊”,是东山名泉之一。此外,传说中的柳毅井,湖南常德的洪沾洲亦有一口,清澈的泉水千古流荡,永不枯竭,被当地人说成是“柳毅传书”下龙宫之处,也称“柳毅井”。诸如此类,大概是因为柳毅传书,历尽千劫万难,见义勇为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把佳话的胜址说在当地,也就为当地的人们增加了几分光彩。据考证,传说中的柳毅井确实在君山,我人可以从小龙女“三公女”婆家地址的考证中找到答案。

    相传三公主的婆家在陕西泾河。其实不然,三公主的婆家就在华容县沱江边的万庚。古称一庚为十六斗,传说唐贞观年间,曾在此建仓储粮万庚,故而得名。又古代泛称南北向的水系为泾,沱江也有泾河之称。可见洞庭龙君正是垂涎万庚的富庶,才把三公主嫁给这里的泾河小龙为妻的。

    三公主出嫁后,饱受丈夫虐待,多亏嫂嫂搭救,才幸免于死。柳毅传书时,恰逢洞庭龙君的弟弟钱塘龙因触犯天条禁于此,他闻讯大怒,遂飞到万瘐,杀了侄婿,又兴风作浪,沉塌了亲家的庄园,这就是现今“塌西湖”。沉湖时,三公主化为一犬,衔走了嫂嫂手中的木梳,诱其追到一高坡上,终使嫂嫂获救,这就是现今榻西湖东北边的“咬梳坡”。从此,塌西湖一带十年九涝,“万庚”也徒有虚名,再没有谁愿来此地做媳妇了。不过,现有这里的水利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万庚”真正名符其实。千万个“三公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柳毅”早已“失业”,只留下忠肠义胆,让后人评说了。

    君山柳毅井,系1979年重修,建筑别致,深10余米,井壁上书“柳毅井”三个隶体大字,敦厚有力,给柳毅井频添了无限丰采。在离井约五米处辟有一斜坡甬道,以石阶逐级而下,伸向井中水下。井壁刻有一幅手执宝剑的巡海神浮雕,传为柳毅引路者。甬道,传说柳毅从此下龙宫,道两壁刻有虾兵蟹将的浮雕,是柳毅下洞庭龙宫的生动写照。这些虽都为神话,但现在的这口柳毅井确有不少奇处。柳毅井与洞庭湖边只有咫尺之隔,站在井边能听到洞庭的浪涛声,可是井水面却比湖水面高出十多尺,井中的水任你抽提,水源不竭,总是那么深。其水甘甜清洌,水质纯净,不含杂质,是烹茶酿酒的佳水。老人说这口井是“神井”,井中的水是“仙水”。

    从科学的角度看,“神井”和“仙水”都是没有的。那么这井水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地质调查,龙口一组断裂南面连着湖水。北面通过柳毅井。由于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洪水夹带来了大量的泥沙自南向北流向君山,受南缘拔地而起的岩石阻挡,使湖水流动方向有所改变,形成环流,流速减慢,导致水中的大量泥沙逐渐堆积在君山的北侧。这样,湖水很容易通过洪积而成的砂砾沉积物的粒间孔隙,给柳毅力井提供了不竭的水源。另外,柳毅井处于朗吟亭、传书亭和听涛阁诸山头环抱的谷地中。今日君山大小72个小山头全是泥沙质构造,上面轻质沙壤土具有透水能力,大气降水通过它向下渗透,把水储存在数十米厚的纯白细沙层中,下面又有透水能力不强的元古界千枚状绢云母弧岩和震旦系下统江口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作底板,而成为一个储水丰富的“地下水库”,柳毅井只是这个“地下水库”的一个露头。至于泉之所以清澈透明,水质清纯,源源不断,是因为大气降水和大量的湖水通过断裂和裂隙,以及沙砾沉积物的孔隙供给它,又经过多道“关卡”的过滤汇集而成的。据说,1958年大跃进时期,愚昧的人将柳毅山上的树吹光了,并用抽水要机日日日夜夜不停地抽水,抽啊抽,总抽不干,抽着抽着,抽出一条一米多长的雪白的鳝鱼来。岛上的老人说,这是龙精,不能伤害,但年轻人却不信邪,将白鳝烹而食之,柳毅井的水从此枯涸。后来之所以井水如旧,乃重新在山上植树,改善了井四周的渗水系统之故,实在与白鳝毫不相干。不过能从井中发现稀有的白鳝倒是一个不解之迷。

    “君山的茶叶柳毅井的水”,古人用了许多优美的诗词歌赋大加礼赞,把君山茶叶的清香和柳毅井水的甘洌并列在一起,实在再恰当也没有了。明朝诗人谭元春曾驾舟30里,往君山柳毅井涉水烹茶,足见柳毅井水之名气,他还以《汲柳毅井水试茶于岳阳楼》为题咏诗三首,赞羡柳毅井井水甘美,这就使得柳毅井更加富有诗意。其中一首这样写道:“临湖不饮湖,爱汲柳家井。茶照楼上人,君山破湖影。”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修建柳毅井的同年,又于其上修复了柳毅传书亭。它是由两个长4.2米、宽2米的长方形亭相互交错而组成的多角形建筑。全亭为钢筋水泥结构体,占地面积16.8平方米,由10根柱架支撑亭顶,高约6米,上覆绿色琉璃瓦,六个翘首饰有万鳌鱼,将景区点缀得更为美观。两亭连为一体,组成双顶鸳鸯结构,自居一种古朴幽雅的风格,象征着龙女与柳毅的爱情,从而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丰富和加强了柳毅传书故事的感染力,给游人增加了游趣。清代文学家吴敏树曾隐居君山,他写的《传书亭》一诗,表达了他对柳毅的怀念之情。“忆昔传书柳秀才,龙宫叩桔即时开,如何落第长安客,夺得泾阳好归来。”

    香炉山

     

    洞庭湖香炉山

    香炉山,位于洞庭湖中的君山南面,面积约4亩,海拔40多米,山的底层为花岗岩,表面为黄土层,山成穹庐形,山上灌木丛生,青翠欲滴。四周峭壁如削,滔滔湖水后浪赶着前浪撞击着岩石,溅起一层层波光粼粼的水花,就好似它的腰间系着一条白色的绵带,有时露出水面,有时隐没有烟雾里,如同一颗明珠嵌在波澜壮阔的洞庭湖上,给“八百里洞庭”和君山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真是意味独特,景趣迥然。

    香炉山原名鸡子山,似形而名。君山为佛之胜地,山上建有龙王庙,但是凡贱民不能登山朝拜,只能行舟于鸡子山,隔山朝拜,烧香祈祷平安。由于天长地久,水石相搏,鸡子山也就越来越小了,钏灵毓秀,山势形如香炉,人们又经常烧香,所以就称为香炉山了。

    香炉山上,有雕龙石柱,六角锷顶石亭。名曰香椿亭。前有青石大香炉一个,亭炉相应,境与意会。山下是天然的避风港,宋杨么起义,振虎帐之师,立鸦咀之战船,建水军之点将台,操练战船,风雪滚滚,轮橹依依,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

    香炉山与君山一脉相通,不可分豁,冬春水枯季节,一条180米长的岩埂由君山直通香炉山。这条岩埂原是一条山小脊,横跨于两山之间,后经千百年湖水冲洗荡涤,山脊泥土逐渐被浪涛洗尽,以至岩埂裸露,非水枯不可往来。

    香炉山对面的君山上,原有洞庭庙,旧社会君山为土匪、渔霸盘踞,不准贫苦渔民上山烧香敬神,晕往渔船上的渔民,只得在香炉山进香,因而得名。如今香炉山上焚香炉遗迹沿存,黑灰犹在。君山上的龙王庙早已圯毁,现在遗址对面的山头建有接待室,游人入室少憩,推窗俯瞰香炉山,犹如一个硕大的香炉耸立湖心,在向君山朝拜;又象一颗龙珠,斜对着君山南面的龙口,使整个君山有如游艺机龙戏珠。香炉山虽是弹丸之地,却奇异清秀,不仅是君山胜景之一,而且是过往船只躲风避险之地。

    关于香炉山的命名,传说甚多。有的说,相传此山上原来住着洞庭王爷。这位水神十分了解“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疾苦,对渔民也很关心,一年四季凡有渔民出湖捕鱼之处,便风平浪花静,于是人们为了感谢他,船来船往,必来这里烧香进供,竭表虔诚。后来有人在山顶上铸了一个大香炉,这座独立的小山丘就起名“香炉峰”。有的说,洞庭湖经常湖风大作。“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是洞庭王爷作怪,所以人们要求洞庭王爷宁波息浪,但到何处去求拜呢?当时,号称“天下第十一福地”的君山不远的小山上铸了一个大香炉,隔水朝着君山求拜洞庭龙王。这一褒一贬的传说,究竟谁是谁非,无需考证。事实上,香炉峰是以形而命名的,它的山顶呈穹庐形,如同一个古香古色的大香炉。其上长着许多灌木树丛,好象香炉中插着的一支支清香烛火,遇上水气蒸腾,确实有点象香烟袅袅上升的味儿,整座香炉飘浮在洞庭湖中向着君山朝拜。倘若登上君山之巅的接待室,漫步有濒湖的游廊上鸟瞰湖中的香炉峰全景,那“香炉”更是惟妙惟肖,形态逼真,明代诗人吴国伦写有《香炉峰》赞道:“山烟细细玉云盘,散入春阴楚勾寒。我欲峰顶瞻北极,香炉不似殿中看。”

    香炉山的经历同君山一样形成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据地质考察,香炉峰的岩石类型和君山完全一样,这表明两者均为六亿多年前的产物。尔后,在七万年前的燕山地质构造运动时期,由于洞庭湖的凹陷,香炉峰伴随着君山而残留,属断裂凹陷残留山。香炉峰和君山之间相隔二百多米,这中间的地段为当时的断裂破碎带。冬春水落,有一条小小的岩埂将两山紧紧相连。岩埂中间高,两边低,不难看出,原来的山脊经过断裂破碎后,岩石容易风化剥蚀,久而久之,当受到湖水等各种力的作用或风化侵蚀后,山就会明显降低,两山之间现存的这条岩埂就是这样逐步形成。从而证明香炉峰是君山山体的余丘。夏秋水涨,洞庭一片汪洋,那条小小的岩觏经湖水的冲刷、饱蚀和搬运作用的加工,日趋削低,使香炉峰四面环水,好象一颗绿色的珠子斜对着君山的二百八十八分之一,却与君山是“同龄人”,为一对双胞胎呈现一大一小姊妹岛的景观。君山宛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显然,香炉峰好似无边的镜盘里托着的一颗翡翠色的小螺髻,景色格外迷人,是君山胜景之一。如果把君山和香炉峰比喻为洞庭湖上的明珠,那么香炉峰和君山就是“小珠大珠落玉盘”,为洞庭名湖锦上添花。

    此外,香炉山和君山的西侧结成一个夹口,首当其冲挡住西北来的狂风巨浪,使君山龙口前成为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洞庭湖中东西往来的大小船只经常在这里避风停靠。

    封山印

    在君山龙口东侧,二妃墓右侧的临湖岸上有两颗秦始皇的封山印。

     

    洞庭湖封山印

     

    秦始皇(前259-210)年,即嬴政,战国末,秦国国君,秦王朝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在此期间,他曾到过君山。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八年(公元前219)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妃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之’。于是秦王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洞庭湖志》也有类似的记载说,秦始皇南巡乘船至湘山(君山)附近突然湖风浊浪,船不能行进,便问左右:“此乃何地?”侍臣回报:“此地名君山,湘君女神之的所在,故作此患。”秦始皇听后大怒曰:“岂有君之理?”人们劝他去山上拜一拜湘君,求湘水神宁波息浪,可是秦始皇凭借君临一切的威力,不肯求拜,反而令刑徒三千伐尽其树,放火烧山毁尽其庙宇、亭台,并掏出九龙镶金的玉玺,对准岩石用力盖去,留印封山,意思是使湘水女神不再为患。当时洞庭湖仍湖风大作,波浪滔天,船只被阻隔在君山。秦始皇深知制服不了湘水神,最后只得上山求拜,才使得风浪平息,船只畅通。后人将秦始皇留在石壁上的四颗大印,称为“封山印”。

    虐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今日君山树木葱茏,翠竹连绵。虽然世态沧桑,但历史明镜高悬,始皇功过,自有评说。封山印,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雨和湖浪的剥蚀,不脱不落。该印长1.2米,宽0.8米,字迹明显,有刻痕,笔法苍劲,有释为篆文“永封”者,有释为篆文“封山”者,还有人认为是一种道家符咒,也有人认为是元代人刻的“巴思八”文字中的几个字。熟是熟非,有待考证。此印原有四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8年被炸毁了两颗,至今那石壁上尚存的两颗是否要给自诩为“功过三皇,德高五帝”的秦始皇利用权贵所施的那种淫威作个铁证,去控诉秦始皇下令砍伐君山树的残暴?千古功罪,毋需用言赘说。

    另外,在封山印左边10米的岩壁上,还有用隶书刻着的诗一首,署名陈三辰。由于年代的久远和湖水的冲刷,现在此诗的第一个字很难考辨。为了完整地保留古代文化,现将此诗收录于此,供专家、学者订正。诗曰:“□庆四年正月九,偷关寻胜到山陬。古今富贵同湖水,云影波光不少留。”

    君山碑林

    据清光绪年间修撰《巴陵县志》载,君山原有许多碑刻。现代君山碑林在二妃墓与湘妃祠交界处,建于1992年,由李水生设计并主持施工。

    整个君山碑林长85米,宽60为,占地面积5200平方米。它把历史和现代名人的名诗、记文、书法、刻石溶为一体,用不同的方式出现碑、塔、壁照、自然刻石,再以景点植物的密切配合,达到意、物、景相印成辉的意境,给人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感觉。

     

    洞庭湖君山碑林

    君山碑林由盔顶小亭、四方重檐攒顶小亭及长78米,宽2.5米单、双面盔顶长廊组成;另外配以碑塔、塑石碑涯、双面壁照、自然刻碑等。其中碑塔高三层;塑石碑涯最高达10米,最低不低于4米,占地350平方米;双面壁照宽15米,高2米;六方碑、四方碑、二方碑计200余块。整个碑林按时空顺序分为几个时代。即从二妃墓上古时代出发,接着是屈原的先秦时代、唐宋时代、元明清时代、现代当代,到湘妃祠结束,从而完成了君山整个历史文化体系的编撰。君山碑林构架灵活,安排巧妙、和谐。该建筑借景于湘妃祠和二妃墓之间,前临洞庭湖,大有观湖之势,后有青山作屏,以苍松翠竹为秀,左右有物,前后有景,只身于碑林中,小巧、江南风格的白墙青瓦长廊与碑亭、自然石的碑刻、登台的碑塔、壁照与松竹相印,上有青瓦红墙的祠庙,下有长廊亭台的碑塔,别有一种诗情画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规模景点。

    整个碑林是以传统的风格为基调,布局格调是规则式的,亭、廊、塔、碑为自然式的组合,长廊为单面空廊和双面空廊的结合,规则式的碑刻与自然石碑结合,特别是采用人工塑石的护坡方法,形成摩崖石刻,以假乱真,吸引旅人访石寻幽,园中有景,景中有人,人溶景、石、植物之幽境。这些碑刻记述了历史,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登山览胜的不同心境。这些碑刻记述历史,反映了各个时期人们登山览胜的不同心境,碑文兼诗歌、散文、联语诸体,书法汇楷、篆、隶百家,给人以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洞庭山庄

    顺着飞升亭向东行,绕过一片竹林向北便可以望见一群金碧辉煌的建筑。那里是专供游人休息、避暑的度假村——洞庭山庄。

     

    洞庭湖洞庭山庄

     

    洞庭山庄由四栋江南风格的现代园林建筑组成。这些建筑一律是白墙金黄硫璃瓦顶,给人以华丽、宝贵、高雅的感觉,同时吸取西洋别墅建筑技巧,揉以江南园林建筑个性,给人以独特的现代全新感受。洞庭山庄的设计匠心独具,三栋主体建筑三个完全不同的风格,翠竹楼无一不体现竹的特色。这栋豪华宾馆的周围栽满了君山各种名竹,配以竹制的服务台,竹梅图案墙纸,把人置身在竹的世界里,清静而高雅。

    芙蓉楼置于一片芙蓉树内,那碧绿的爬山虎爬满小楼,在洁白的墙壁上织成各种不同图案,一年四季绿、黄、红、黑四种颜色变幻给人以强烈的生命感受。

    玉镜楼整个造型是一只开屏的孔雀,又如展翅欲飞的凤凰。它是一座综合娱乐健身中心,设有舞厅、桑浴、美容、健身等项目,服务周到,设施完备。

    洞庭山庄是岳阳市涉外定点单位,现有客房四十多套,自开业以来,接待了两万多名游客,王震、胡耀邦等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此下榻。

    洞庭山庄选址适中,前后山水环抱,风光迷人,宾馆四周新篁盖,幽雅恬静。房间内配有地毯、空调、彩电等。山庄的饮食服务不错,这里汇萃了君山厨师精华,他们烹制的”君山全鱼席“名扬四海。

    秋月亭

     

    洞庭湖秋月亭

    秋月亭、秋月桥、秋月井皆出自于宋朝画家米芾名画《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这个掌故。秋月亭原建于君山东侧一座小山秋月岭上,始建于宋末,为单层檐六个方亭,亭中有两人观月台。站在亭上可以饱览洞庭湖月色。后毁于清末。传说米芾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名画《洞庭秋月》

    当年,米芾听说在君山能见到洞庭奇观“洞庭秋月”,便赶到君山,完成了“潇湘八景”中的最后一景“洞庭秋月图”。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他作画之地建起了“秋月亭”。后来又相继建成了秋月桥和秋月井。后来,这一桥一井随着秋月亭的毁坏也相继被毁。如今,秋月桥已经修复。该桥由李水生设计,位于湘妃祠引道左侧,为半园石拱桥,桥下为一片荷塘。拱桥的关园拱倒映在荷塘中恰似一轮跳动的秋月。传说站在秋月桥上观秋月倒映在秋月井中,能看见嫦娥抱着玉兔守着广寒宫的寂寞情景,只可惜这口井早已不复存在了。如今,设计者将秋月桥与云梦亭连在一起,有山、有水、有桥、有塘、有荷,真正达到了造园艺术的“径曲、桥危、亭朴”之境界。

    洞庭庙

     

    洞庭湖洞庭庙

     

    洞庭庙位于君山东北角秋月岭的半山腰。原庙毁于1954年,后由中华圣人、气功大师、慈善家侯希贵先生出资150万元和岳阳市建委合建。洞庭庙庙内原有一尊面目狰狞的黑脸大王柳毅像。据说,柳毅传书后,洞庭龙王为了报答柳毅毅救女之恩,要将三公文嫁给柳毅,柳毅认为救人于危难之中乃人之本份,不可因此而为谋利,婉言谢绝了。柳毅出宫后,倾慕柳毅的龙女扮成渔家姑娘,与柳毅结成夫妻,婚后才道破实情,与柳毅返回洞庭水府,柳毅被封王为洞庭王。龙王担心柳毅这白面书生镇不住水妖陆怪,便命钱塘君做了怪面具,让柳毅白天戴着巡查湖岸,晚上脱下怪面具,一踏进家门便再也取不下来了。于是,柳毅便由白面书生变成了黑脸大王。柳毅在洞庭湖畔为平民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人们为了纪念好,便在君山筑起洞庭庙,朔起一尊柳毅像。

    新建的洞庭庙由主殿、寝殿、东厢、聚云堂、阴阳亭、太极亭六部分组成。主殿供奉黑脸柳毅神像,入口门厅朔东西二将把守殿堂。主殿为重檐歇山顶、青釉筒瓦、双弓形山墙建筑,既有地方特色,又显得威严肃穆。寝殿为柳毅和小龙女并排坐像,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东厢房为小青瓦屋面,重檐硬山式建筑,是供香客、游人住宿的地方。聚云堂的建筑采用民居形式,是客堂,供候希贵大师发功、表演、看病、传道之处。阴阳亭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一阴一阳,象征柳毅和龙女。太极亭为重檐锥顶小亭,亭内地面绘有阴阳合抱的太极图。

    洞庭庙是地方神灵庙宇,不是道观和佛寺,所以其建筑风格追随地方民族传统习俗。庙宇背山面水,依山就势,朝向南偏东400,不论季节和每日早晚时间如何变化,庙宇的前、后、左、右四向,在白天都有充足的阳光,设计者的用心之良苦窥见一般。

    文化遗迹

    据考古发掘表明,我们的祖先在洞庭湖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并经历了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保留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史迹。澧县鸡公垱旧石器遗址、洞庭湖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华容车站山新石器遗址等,都是洞庭湖5000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佐证,是长江流城古文明的象征。

    (一)澧县鸡公垱旧石器遗址及其文化遗存

    1979年底,湖南澧县文物所考古工作者,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澧县鸡公垱旧石器遗址。为了探明鸡公垱旧石器出土的准确地层,其文化的内涵和基本面貌,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拨专款对其进行了发掘,获得了可喜的丰收。发掘和采集到的石片、刮削器、石锤、石球、尖状器、砍砸器等旧石器200多件,这些成果说明,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洞庭湖区澧水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走出洞穴来到平原地区。考古工作者认为,鸡公垱地层属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距今约10万年。从而证实了10多万年业,洞庭湖区一直有人类栖息和活动。在长期以来旧石器考古报道和著作中,洞庭湖区属一空白地带,如今,这种“洞庭湖区上古代渺无人烟”的成见被彻底推翻。

    (二)洞庭湖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在洞庭湖区的常德、安乡、澧县、临澧、石门、益阳、岳阳、华容等县,发现了数十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这些遗址都座落在土地肥美,利于种植,离洞庭湖近,而又可以免除水患的河谷阶地上。经过考古发掘的有汤家岗、三元宫、车轱山和王家岗等数处,就其文化内涵来说,大致经历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长江中游龙山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汤家岗遗址在安乡县城北26公里,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处有2米,是目前我省时代较早而且重要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78年冬,清理了几个灰坑和12座墓葬,以及一处房屋建筑遗迹的局部。这里出土了较多的彩陶残片,在泥质红陶上摩光,施陶衣,然后绘黑彩。彩绘纹饰有平行条纹、草叶纹、漩涡纹等。在下层地层和墓葬中出土有白陶,它的质地细腻,颜色白净,器形基本上都是圈足盘类,腹部和圈往往戳印和模印变化多样的复杂图案及折曲纹、波浪纹。这些垂障纹等。有一件白陶盘底部饰有整齐的八角星形纹。这些花纹各单元之间布局均匀,无重叠、挪动、错位和缺环现象;在阴纹部分,有每厘米7个到8个密度的小方格地纹。因此,这很可能是采用了模印(或分段模印)的工艺。这是湖南省发现的模印工艺的最早实例。有一件白陶盘,主要装饰带有后代青铜器上的夔纹,共13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较短,似制模时因计算差错而采取的填补措施。这些原始的夔纹,线条规整光洁,类似浅浮雕,给人以浑厚的感觉,确是古代工艺的精品。在灰坑中,发现有一个雕塑的红陶猴头,面部和五官雕得分外细致,活现了猴子的形态,可见当时的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据考证,汤家岗遗址的出土物属较单纯的大溪文化的遗存,它的最下层为大溪文化早期遗物,估计距今有6500年左右的历史了。

    三元宫新石器时代遗址:三元宫遗址在澧县城北16公里,洞庭湖沉积区——澧阳平原的闻北边缘,遗址范围约2万多平方米。1974年冬,湖南省博物馆主持了这里的正式发掘。大部分探方全是大溪文化地层。在遗址的西部边缘有氏族公共墓地,所清理的23座墓,时代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到屈家岭文化晚期。这里湖南对新石器时代遗址较大面积发掘的第一次。

    三元宫遗址出土的大溪文化遗物与江汉平原如长江三峡内同时期遗址基本接近。出土的陶器大多是泥质的粗泥红陶,表面打磨光亮后上红色陶衣,器内往往刷成光亮的黑色。器类多环底器、罐、瓮、釜、锅、器盖、器座等。其中一件红陶大锅,口径达68厘米,是原始社会居民共同生活的物证。遗址出土的彩陶片,多是红地上黑彩,花纹多漩涡纹。十分精致。锥点纹空心陶球,内藏小石子,摇动有声,似是儿童玩具。这种陶球,是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富有特色的物品。

    由于时代久远,墓葬中除一座还保留下颔骨外,其余的骨架均荡然无存。随葬品多为黑色和灰色的泥质陶器。在屈家岭文化早期的墓葬中随葬品小型明器鼎、甑、直壁碗、簋形器、小口长颈壶等。在屈家岭文化晚期的墓葬中,多随葬双腹豆、盂、壶等。墓葬中随葬的石器,磨制精细,其中有一件扁平穿孔石铲,表面十分光滑。

    华容车轱山新石器遗址:1982年至1983年冬,岳阳地区文物工作队、湖南省博物馆在东洞庭湖西岸华容县三封乡华家村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工作,开掘5m×5m探方18个,探沟2条,清理墓葬383座,出土文物数以千件。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在遗址发现有丰富的文化遗物。其分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东部是制陶区,陶器型制多样,有鼎、釜、罐、簋、豆、碗、壶、杯、以及陶塑人、陶塑鸟等原始工艺品。这些出土陶器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彩陶与白陶艺术的装饰艺术更独具一格。

    中部偏南是居住区,发现有房屋基础3座,为方形、长方形台式建筑;在大溪文化层的窖穴中发现有大米的炭化物遗存。

    西南边沿为氏族公共墓地。这些墓葬密集重叠,方向基本一致,葬式基本相同,有成组的随葬物。在M16墓中出土成套的酒器,在女性墓中普遍有陶纺轮、颈佩玉璜、手戴玉镯、陶镯等,表明车轱山的先民们爱好装饰。男性墓中有石生产工具,石器多通体磨光的生产工具,器型有斧、锛、铲、凿、刀、镞、网坠等。这些随葬物中发现了刻划符号、记事图象和几何学、数学的概念。

    车轱山遗址出土文物研究表明,自下而上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三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年代距今约6500-4000年。这些先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对研究长江中游、洞庭湖区原始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进一步证明了长江中游、洞庭湖区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之一。

    洞庭特产

    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主要经济鱼类有鲤、草、鲌、鲢、鳙、鳊、鳡、鲚、青鱼等。银鱼是它的名产。贝类资源也很丰富,达40余种。此外湖区盛产的苎麻、君山茶和湘莲,名誉中外。洞庭湖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湖区面积虽只占湖南全省面积的1/17,但粮食产量却占到全省产量的1/6,棉花产量占全省产量的一半以上,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因此,它对湖南省的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纸扇和羽毛扇

    岳阳纸扇骨小纸薄而透明,一把纸扇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制成;羽毛扇是用洞庭野雁等鸟类的羽毛制成的。现在,岳阳扇有250多个品种。

    洞庭春茶

      洞庭春茶产于岳阳县黄沙街,饮用始于隋、盛于唐,至五代被列为贡茶,至今有1400年历史。洞庭春茶以形、色、香、味四绝闻名,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

     

    洞庭春茶洞庭春茶

     

     一,钓鱼台国宾馆专门订购此茶款待各国贵宾。

    洞庭一号无籽西瓜

      洞庭一号无籽西瓜,又名湘西瓜11号,是岳阳市农科所经多年选育研究成功的西瓜新品种。它含糖量高、品质优、市场竞

    洞庭一号无籽西瓜洞庭一号无籽西瓜

     

     争力强,倍受消费者喜爱。洞庭一号无籽西瓜的主要经济性状为:产量高,果实个大均匀。单反重5公斤左右,最大可达10公斤以上。

    川山毛笔

      川山毛笔产于汨罗市的工业重镇川山坪。川山毛笔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解放以后生产的艺字牌毛笔,1984年先后荣获湖南省与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川山毛笔的主要产品有北狼尾寸、中小楷狼毫和长锋大、中、小楷羊毫,还有提笔、条幅、碗笔、斗笔、瓷画笔等。
     

    工艺扇中独特三姊妹

      岳州羽扇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长期的产销过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苏州扇、杭州扇同享盛誉,成为工艺扇中的三姊妹。岳州扇品种繁多.工艺精湛,美观耐用。目前品种多达200多个,主要分为纸扇、羽毛扇、绢扇、骨扇、宫扇、帽扇、轻便扇、套扇、戏剧舞蹈扇和香木扇等十几种。
     

    君山银针鸡片

      君山银针鸡片,与杭州龙井虾仁一样,闻名全国。君山银针是摘自君山白鹤寺内十几株茶树上的茶叶,味道清香甜美,饮后能使人精神振奋,具有安神、健胃之功效,自唐末至清一直被当作贡茶。君山银针鸡片即用鸡肉和君山银针茶滑炒而成,成菜白绿相间,鸡片鲜嫩,银针清香,其味极佳。
     

    巴陵全鱼席

      岳阳市鱼肴久负盛誉,特别是具有独家风味的巴陵全鱼席更是闻名遐迩。巴陵全鱼席由12盘至20盘洞庭湖产的各种鱼类制作而成,其烹饪技艺在形、色、香、味上独出心裁,有竹筒鱼、松鼠鳜鱼、酱蒸鲴鱼、红煨乌龟、藕丝银鱼等,鲜嫩适口,别有风味。
     

    君山特产之君山金龟

      山金龟原名蹑龟,又叫金甲龟、芝龟,产于秀丽而富于神奇色彩的君山岛。据清嘉庆《巴陵县志物产篇》记载:君山产蹑电,其板中断摺之如蚌。这种龟,平时藏身于岩石之中,每到黎明或傍晚它们才像畏惧生人的小孩一样蹑足而出。因此,被称为蹑龟。
     

    君山特产之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色、香、味、形俱佳,世称四美。芽头茁壮挺直,大小长短均匀,白毫完整鲜亮,芽头色泽金黄,故名银针,享有金镶玉之美称。用沸水冲泡于透明玻璃杯中,开始芽头全部冲向水面,状如万笔书天;芽柄芽身汲水后徐徐下沉,茶芽幼叶微张,形同菊花盛开。
     

    甜酸荞头

      甜酸荞头产于湘阴县三塘乡酱厂,系以本地产的荞头为原料,通过科学配料加工精制而成,以白、圆、脆、肉紧而闻名;具有开胃、防暑、助消化之功能。产品畅销国内外,其出口量占全省荞头出口量的65%,占全国的25%,并曾获部优产品奖。
     

    湘莲

      湘莲是岳阳名产之一。其莲子粒大饱满,洁白圆润,质地细腻,清香鲜甜,营养丰富,可直接煮食,也可加工成糕点、罐头、蜜饯等,是岳阳宴席上的必需品。
     

    岳阳特产之龟蛇酒

      岳阳酒享有盛名,传说汉武帝曾派人到君山索取仙酒,唐代诗人李白也留下了巴陵无限酒,醉,醉东洞庭秋的名句,吕洞宾有三醉岳阳楼的故事。解放后,岳阳市酒厂在继承传统酿酒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的龟蛇酒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百年老字号沅江麻香糕

      据史料记载,麻香糕由湖南沅江人在1821创制,相传至今已有近两百年历史。 1911年,本地商人金迪珊合股为十集资壹万成立亿昌,聘名师专业制作麻香糕,规定糕片长、宽、厚,并加一道乌梅眉状印记于糕片中心,作为亿昌牌麻香糕典型标志,誉满洞庭诸县逐渐传遍湘中湘南。
     

    芦苇

      沅江市芦苇系芦和荻的总称。芦,俗称泡芦或芦泡子。荻,双名扛柴。芦的主要品种有线芦、大头芦、观音芦,荻的主要品种有湘荻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还有红杆、铁杆、荻矛等。沅江作为亚洲量大的芦苇基地,自古就有着重要的历史。
     

    银鱼

      银鱼是沅江市的传统名产。早在南宋年间,市内的银鱼便被列为贡品,倍受皇亲国戚的亲昧。 据 lt;lt; 湖南方物志 gt;gt; 载:沅江市银鱼以大小相杂者为佳,谓之为带子银鱼;其长二寸许者谓之面条鱼,鲜味稍逊。

    银鱼银鱼

     
     

    柑桔

      柑桔是沅江著名的特产,宋代时,沅江早已是江南著名的柑桔产地,沅桔以其早熟、皮细、味美而为世人所称誉。沅江柑桔集中于琼湖、赤山、三眼塘三个区,这些地区具有水陆交错的生态环境,湖泊效应良好,柑桔成熟期比湖南其他地区早 15~20 天。
     

    茶叶

      茶叶是一种静心清养、怡神养心的上品,沅江茶叶更是一种极品,喝一口,全身肺腑,每个毛细孔都张开了,全身舒畅。国家在市境收购茶叶,对茶叶的稳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市内新扩成片茶园,并相继开办机械某厂 16 个,改烟薰茶、晒茶为机制黑毛茶,远销台湾和东南亚各国。
     

    苎麻

      因为沅江曾名药山县,故苎麻又称为药山苎麻。苎麻种类有芦竹青、白里子青、牛耳青、稀节巴、黄壳早、湘苎一号、圆叶青等 15 个品种,其中湘苎一号、圆叶青等优秀品种,但其种植面积不大,而未得到有效地推广。据《沅江县志》苎麻面积约为 12.73 万亩,其中垸区占 85.65%
     

    白沙长河银鱼

      主要产地 以南 洞庭湖 沅水入口白沙长河的品质最好。俗名银条鱼、面条鱼、蛤残鱼。 性昧 性平,味甘。 功效 补虚,养胃,健脾,益气。 宜食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者食用。《日用本草》:宽中健胃,合生姜作羹佳。
     

    辣妹子辣食品

      湖南人爱吃辣,不但不怕辣,而且辣不怕。辣妹子辣食品是湖南人的骄傲。辣妹子辣食品有辣妹子辣椒酱、辣妹子洞庭鱼、辣妹子鱼香豆豉等系列产品。它风味独特、食用方便。辣妹子辣酱分牛肉型、海鲜型、蒜蓉型、淡辣型、猛辣型五个系列。

    洞庭鼠灾

    据了解,自1985年至2005的20年里,洞庭湖区曾爆发过5次较大的鼠灾。具体是1985年、1993年、1995年、1998年和2005年。

    2005年5月下旬,由于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湖洲滩头被淹,东方田鼠随湖水上涨而大量越堤迁入垸内,危害农作物,造成湖区农作物经济损失过800万元。截至当年6月8日,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灾害发生面积达6.8万亩,成灾面积达3.3万亩,失收或接近失收面积达0.5万亩以上。

     

    洞庭湖洞庭湖爆发“人鼠大战”

     

    2007年6月开始,湖南洞庭湖区突然爆发了10年来最大的一场鼠灾,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省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相关诗词

    历代文人墨客都对美丽的洞庭湖作过热情的吟咏。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居高临下)对洞庭湖变化多端的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脍炙人口。洞庭湖的气势雄伟磅礴,洞庭湖的月色柔和瑰丽。即使是在阴晦沉霞的天气,也给人别致、谲秘的感觉,激起人们的游兴。碧波万顷的洞庭湖不愧为“天下第一水”。泛舟湖间,心旷神怡,其乐无穷。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游洞庭湖》

    年代:唐 作者:张说 体裁:五排

    平湖晓望分,仙峤气氛氲。
    鼓枻乘清渚,寻峰弄白云。
    江寒天一色,日静水重纹。
    树坐参猿啸,沙行入鹭群。
    缘源斑筱密,罥径绿萝纷。
    洞穴传虚应,枫林觉自熏。
    双童有灵药,愿取献明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洞庭湖》

     唐·宋之问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
    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
    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
    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
    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
    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洞庭湖》

    朝代:唐  体裁:五律 作者:元稹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虞巡竟安在,轩乐讵曾过。唯有君山下,狂风万古多。


    《过洞庭湖》

    裴说 
     
    浪高风力大,挂席亦言迟。
    及到堪忧处,争如未济时。
    鱼龙侵莫测,雷雨动须疑。
      此际情无赖,何门寄所思。  

     

    出现历史罕见低水位

     

    洞庭湖畔的岳阳渔港码头干涸的湖床洞庭湖畔的岳阳渔港码头干涸的湖床

     

    2009年10月17日14点,洞庭湖城陵矶水位跌至21.72米,远低于近几年同期水位。历史罕见低水位造成渔民歇业、航运受阻等系列连锁反应。

    近段时间以来,受洞庭湖区降水较少,湘、资、沅、澧四水来水减少,长江三峡拦坝蓄水等共同影响,洞庭湖水位一直低于往年同期。低水位造成大部分渔民只能歇在家中,靠平时积蓄度日,低水位也造成洞庭湖区货流不畅。目前从洞庭湖进入湘江流域的货船,只有500吨以下的才能通过。

    >>相关文章: